解梦徐州 解梦,唯心和唯物交叉的灰色地带
解梦,唯心和唯物交叉的灰色地带
三国里,有五大绝技:华佗之医诊,杜夔之声乐,朱建平之相术,周宣之相梦,管辂之术筮。
华佗、杜夔、朱建平、管辂都说过,今天说周宣。
《三国志》是正儿八经的史书,记录的事情大多可以相信是真事。
周宣相梦的事,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神秘而有趣。唯一让人疑问的是:周宣解梦的方法是什么,这种方法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
据记载,周宣是徐州乐安郡人,他任郡官时,通过给太守解梦,预测将打败黄巾军。通过这件事判断,周宣应该在164年之前出生。他死于魏明帝末年,应该是238年左右。
这位官居中郎,朝廷中级官吏,寿命高达70多岁的解梦大师,不能是江湖术士,没法靠两头堵的话来蒙骗世人。
他最为经典的解梦,发生在曹丕身上——
曹丕问:我梦见宫殿上两片瓦掉下来,化为一对鸳鸯。这是什么征兆?
周宣说:应该是后宫有人突然死去。
曹丕说:我逗你玩呢。
周宣说:作梦这事,意念中的事,如果能形之于言,便可占卜凶吉。
话还未说完,宦官头目黄门令来报告,后宫发生内讧,彼此残杀。
过了几天,曹丕又问:我昨天梦见一股青烟拔地升天。
周宣说:天下恐怕会有一个高贵女子冤死。
当时,曹丕已派人赐给甄皇后赐死的诏书,听了周宣的话很是后悔,又派人去追赶使者,可惜来不及了。
曹丕又问:我作梦摩娑铜钱花纹,想叫它们磨灭。但是越磨越亮。这是为什么?
周宣感到怅然,没有作答。曹丕一再追问,周宣说:这是您家庭内部的事。您意有所为,但是皇太后不愿意。这就是纹络越磨越亮的缘故。
当时,曹丕想给曹植判罪,但是卞太后坚决不同意,所以只是给曹植贬爵。
给皇上解梦,等于给老虎剔牙,剔得舒服了,老虎哼哼两声,饶你一命,算捡大便宜,剔得不爽,直接没命。
周宣这样风轻云淡解梦,而且直指大事,没有八九分把握,不敢这样玩。
梦,虚无飘渺。周宣解梦,现在的人不信,当时的人也不信。
有人就故意试探周宣:我昨天夜里,梦到一只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这是什么征兆?
周宣回答:您要得到一顿美食。
不久,这个人出去办事,果然吃了一顿大餐。
这个人不服,又问:我昨天夜里,又梦到一只刍狗,啥意思啊?
周宣答:您将要从车上摔下来,脚骨折,一定要小心。
不久,果然像周宣说的那样。
这个人仍不服,再问:我昨天夜里,又梦到一只刍狗,什么意思呢?
周宣说:您家里要发生火灾,应该小心谨慎。
不久,这个人家里真的失火。
这个人,彻底服了,他对周宣说:前面几次,我说的都不是梦,是故意试探您,为什么都灵验了?
周宣说:这是有神灵在督促您讲话,所以和真梦差不多。
这人又问:三次梦到刍狗,征兆却不一样,为什么?
周宣解释:刍狗,是祭神的东西,所以第一次梦到,应该有美食。祭祀完了,刍狗应该被车碾轧,所以您应该摔骨折。刍狗被车碾轧之后,就当柴烧掉了,所以您家应该有火灾。
周宣的推断有理有据,从刍狗的起因、经过、结果,推算人的不同命运。
但是,所谓科学,就是能重复。
华佗的医术,杜夔的声乐,能够重复,能够再次被验证。
周宣的解梦,管辂的占卜,朱建平的相面,却很难重复。
不知道将来的大数据运用,能不能在解梦、算卦、相面上广泛运用,如果真能得到一定规律的东西,那意味着找到一条可以重复的路径。
迷信和科学,那时就合二为一,就像顺风耳和千里眼一样,唯心和唯物的鸿沟,被科技拉平。
经过盗贼的洗劫,这些宝物竟然没被盗走
自从盗墓笔记、鬼吹灯等等小说的流行,盗墓的话题慢慢的进入人们的视野。在这些小说中,最常听到的就是摸金校尉了,这个名称来自于曹操,摸金校尉是曹操设立的官职,专门盗取皇亲国戚的墓陵以扩充粮饷,再用于出兵打仗。民国时也有军阀掘墓,挖财宝的,也是为了军队的粮饷,看来不止民间的小盗贼偷鸡摸狗,更有官方,集结军队盗墓。
摸金校尉
有的墓陵存在了几百年,有的甚至上千年,我国又是人口众多,经过众多人的洗劫,还剩下几座没有被盗的墓陵呢?
墓陵
陕西省周公庙遗址,被称做西周最高等级的陵坡墓地。国家人员在发掘之处寄予厚望的墓地中规格最高的32号大墓,开墓后,工作人员傻眼了,竟然出土了2002年的矿泉水瓶,墓陵里剩下的文物可谓是寥寥无几。
周公解梦
徐州狮子山汉墓,这座墓在挖之前,就发现多处被盗的痕迹,开墓后,发现盗贼遗漏了狮子山楚王墓甬道两侧密封着的几个耳室,可能是盗贼做贼心虚,也许是当年的摸金校尉盗的,他们故意留下来也是有可能的。这座墓出土的一件金缕玉衣被称作为我国现存最精美的一件玉衣。玉衣上玉片共有4248片,都是玉中的极品,最为遗憾的是金缕玉衣上的金丝被盗墓者抽走了,这又是谁干的呢?
金缕玉衣
2006年我国在南京江宁发现一个古墓,疑似秦侩墓,没错就是害死岳飞的秦侩,不过最后该墓被认定为秦侩的独子秦熺的墓,该墓的墓室呈倒“品”字朝向北方,中间的秦熺墓已被盗过,最奇怪的是墓主不见了。
现发现的墓群
相关问答
唐五代占卜略论 介绍是什么占卜活动起源甚早,在历代社会生活特别是民间日常生活中一直起着或隐或显的重要作用。这在古代社会尤其如此,唐五代也不例外。司马光作《资治通鉴》,...